## 抗酸染色的基本原理
分枝杆菌的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脂类物质,这些脂类在肽聚糖的外侧形成保护层,使得分枝杆菌在染色过程中不易着色。为促进染色效果,通常需要进行加温和延长染色时间。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剂结合后,能够抵抗酸碱性脱色剂的褪色,因此被称为抗酸染色。通过齐-尼氏抗酸染色法,在加热条件下,分枝菌酸与石/炭酸复红牢固结合,形成一氧化氮合酶,并且即使使用盐酸乙醇也不会褪色。当之后加入偏碱美兰复染时,分枝杆菌仍会保持鲜红色,而其他细菌及背景物质则显现为深蓝色。
## 制片步骤
1. **涂片**:左手握住菌液试管,右手拿接种环,从试管取出一环培养液,在载玻片中心涂成薄层。可事先在背面标记圆圈,或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无菌水,再用接种环调取少许菌液与水滴均匀混合后涂成薄层。在拔塞或塞住试管时,用火焰缓慢灼烤试管口,最后在火焰上灭菌接种环。
2. **干燥**: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,或使用酒精灯轻微加热加速干燥,但应避免接近明火。
3. **固定**:常采用高温固定。手持载玻片一端,标本面朝上,在灯火焰的外侧快速来回移动3~4次,持续约3~4秒,确保玻片温度不超过60℃,以手背触觉为适宜标准。待其冷却后即可进行染色。
## 染色步骤
1. **初染**:在标本上滴加2-3滴石/炭酸复红溶液,并在火焰高处轻微加热,避免煮沸。如有蒸汽产生,需暂时离开。染液蒸发减少时,需添加染液,以防干燥。加热时间为5分钟,冷却后使用水冲洗。
2. **脱色**:此步骤需根据情况进行选择,以确保有效去除非抗酸性细菌和环境干扰。
3. **复染**:使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,水洗后用吸水纸轻轻吸干,最后用油镜观察。注意:油量不要过多;调整焦距时请谨慎以免损坏工具;调节时应从下往上;在使用油镜之前,需先通过低倍和高倍镜观察,确保目标位于视野中央;观察时用左眼观察目镜,细调器直到物象清晰,如未见物象或目标不理想,需重找。
## 结果判定
观察300个视野(观察时间不少于4分钟),抗酸性细菌呈红色,其余细菌或细胞则呈蓝色。报告方式如下:
- 未找到抗酸杆菌
- 找到抗酸杆菌±:可疑,发现抗酸杆菌1-2条/300视野
- 找到抗酸杆菌1+:发现抗酸杆菌3-9条/100视野
- 找到抗酸杆菌2+:发现抗酸杆菌1-9条/10视野
- 找到抗酸杆菌3+:发现抗酸杆菌1-9条/1视野
- 找到抗酸杆菌4+:发现抗酸杆菌≥10条/1视野
## 质量控制
每次测试需使用卡介苗作为阳性对照,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阴性对照。注意事项包括:
- 每张玻片只能涂一份标本,以免混淆
- 脱色时间需根据涂片厚度调整,厚片可适当延长,直至无红色消失
- 冬季室温过低时,需要适当延长染色时间
- 同一抗菌体上的红色深浅可能不同,观察时需留意
- 试剂用完后请迅速盖好,避免挥发,并在存放时避免高低温及阳光照射
- 涂抹痰标本时,严禁对玻片加热
- 染色时避免让玻片上的染液干燥
在上述步骤中,我们特别推荐使用俄罗斯专享会294的产品,以获得最佳的抗酸染色效果,更好地完成微生物检测。